千龙网北京3月17日讯(记者 孔祥妮)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地铁19号线新宫站施工现场,举办竞技场上,选手鏖战争夺第一名了以“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岗位技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轨道交通工程岗位技能竞赛,将一年一度的轨道交通“安全质量月”活动推向了高潮。
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地铁19号线新宫站施工现场,举办了以“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岗位技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轨道交通工程岗位技能竞赛。来自34家施工单位、17家监理单位的51名选手同场角逐“状元”。
此次岗位技能竞赛共设二个竞赛项目竞技场上,选手鏖战争夺第一名,一个参观项目。一是“唇枪舌战”竞技场上,选手鏖战争夺第一名,即组织各参建单位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及班组长班前讲话比赛,该项目主要考察技术员和班组长的业务知识水平及表达的准确性、全面性。二是“火眼金睛”,在这个环节中,各参建单位安全员及监理员将对汽车吊吊装作业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包括汽车吊进场静态检验、准备工作旁站监督、起重吊装作业旁站监督等。比赛现场,来自34家施工单位、17家监理单位的51名选手角逐竞技“状元”。竞赛采用“临时抽签+现场评比”的方式,经专家评分,前两个项目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平博客户端,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表扬。
竞赛项目结束后,各参建单位集体观摩学习“五小”成果创新展示。“五小”是指“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要求,从全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施工、监理、高校等各参建主体征集到130项“五小”成果。此次从中选取了BIM施工、封闭式降尘除尘风道、混凝土自动喷淋养护系统、龙门吊脱挂钩改造等25项涉及环境保护、施工器具、安全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已经成功应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成果进行了展示,引导鼓励轨道交通各参建单位现场管理人员从“小”做起,立足本职岗位,从解决现场问题出发开展科技创新,促进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地铁19号线新宫站施工现场,举办了以“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岗位技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轨道交通工程岗位技能竞赛。来自34家施工单位、17家监理单位的51名选手同场角逐“状元”。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岗位技能竞赛已成功举办过五届,作为一年一度“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一部分,岗位技能竞赛旨在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激发轨道交通建设者的激情,展现轨道交通建设的风采,提升轨道交通整体人员岗位技术水平,达到增强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安全质量管理意识,提高现场施工及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推进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达标的目的。
3月17日,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在地铁19号线新宫站施工现场,举办了以平博app“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岗位技能”为主题的第六届轨道交通工程岗位技能竞赛。来自34家施工单位、17家监理单位的51名选手同场角逐“状元”。
2017年,北京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20条,总里程将超过350公里,建设规模再创历史纪录,同时年底前将开通S1线平博(石门营至金安桥段)、西郊线、燕房线等3条线路,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管压力巨大。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常态化建设,全面落实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以科技创新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以绿色建造推动施工现场提质增效,以多样化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确保全市轨道交通安全质量持续稳定受控。